首页 集团简介 双语推广 英语/TESOL 集团动态

人物报告文学《英语改变命运》(网络版)

《英语改变命运》前言

第九章

英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早上在巴黎喝咖啡,
  中午到迪拜开会……”(1)

——李开敏的故事

2009年,李开敏在南非开普敦机场
总统专机停机坪

李开敏,法国里昂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现任瑞士国际航空飞机租赁公司中国总代理(北京)。资深公务机人士,跨国集团职业经理人。

“公务机”,行政事务和商务活动中用作交通的专用飞机,亦称行政机或商务机。公务机一般为小型喷气式飞机,可乘4至10人。但公务活动人数较多需乘坐大飞机时,波音747这样的大型飞机也可列入公务机行列。

线上采访时,李开敏感慨地说:“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看似偶然选择的叠加”。这话说得没错,也是有一定阅历后才会产生的感悟。正如笔者也曾说,在年轻人的创业打拼中“你似乎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可能发生什么”。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忽视了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规律,那就难免失之偏颇。

李开敏说,是阳朔、巴克兰“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如果她没有来到阳朔,没有成为巴克兰国际商务外语学校的学生,如果她没有首先把英语掌握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另一扇窗”会为她打开吗?那些“偶然”会出现吗?

李开敏的故事是独特的,有意思的——那些“偶然”。

前面说过,来巴克兰读书的大多原来学业成绩不太好。但李开敏却是个例外。

李开敏,家住桂林,学业成绩一向不错,总在班里前三。初中毕业时,由于生病发烧,以9分之差中考竟没能录取重点中学,分配到普高。这对于一个一向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且生性比较要强的孩子来说,算是不小的打击。李开敏竟执拗地不愿去普高报名,迷茫中似乎准备来年重考。

来年重考重点高中大有希望的李开敏,怎么到阳朔巴克兰这所条件简陋的民办外语学校读书了呢?

▲ 一气之下来到巴克兰

就在这一年,桂林市职工大学培训部邀请李阳来桂林做英语学习演讲和讲座(本书前面曾写到这一节)。那场演讲在体育场举行,人山人海,如潮涌动。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此前曾几次邀请欧文到电台做过“FACES成功英语学习法”专题节目,如今名人李阳来了,欧文也来到了演讲会现场。李开敏没放过这个学习的好机会。但她没去现场,而在收音机前听着现场直播和报道,感受一阵阵涌动的热浪。

听着,听着,突然出现了本书前面描写过的那一幕:欧文的助手瑞士小伙马丁跑到台上和李阳联系,说巴克兰外语学校校长欧文愿意来配合演讲……

这是很有趣的一幕,再听到李阳和欧文极具激励性的演讲,听到欧文说到他的传奇故事,而且这故事的主人翁和他的巴克兰学校就在离桂林不远仅一小时车程的阳朔……这时,收音机里传出欧文向李阳和观众介绍巴克兰的几句话:“巴克兰是我办的外国语学校,教外国人学汉语,教中国人学英语,是教中国人挣美元的地方,BUCKLAND,不说它的希腊语原意,那就是前程远大和遍地美元的意思啊!……”

李阳立刻心领神会,似乎也敏感到此欧文似不可等闲视之。他朝着台下大声说道:“我们就是要教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学会挣美元啊,大家说,好不好?”台下一片叫好。李阳接着宣布:“那么现在,桂林就有个巴克兰国际商务外语学校正在做这件事!”……

随着欧文、李阳的演讲,李开敏似乎心动了。她对父亲说:“什么重点高中不重点高中,我去巴克兰学英语去!为什么不能像李阳、欧文那样闯出一番事业来?”

父亲一开始吃了一惊——重点高中是心高气傲的女儿初中3年一直奋斗的目标啊!

李开敏的父亲是一位厂长,也算见多识广,思想比较开放。和女儿一番讨论,感觉这也未尝不可;女儿的班主任也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何非在“重点高中”一条路上死磕!有本事在哪里都能成才。

采访中李开敏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民办中学读书大多是成绩不佳的选择。可我,就这样误打误撞,主要是置气,父亲带着我从市里到阳朔县城拜访欧文校长。”

李开敏接着说——

初见欧文校长,他正坐在Minnie Mao's 咖啡店一边看着好莱坞电影,一边等我们。见面后,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欧校长觉得我有不错的学业基础,学好英语没问题。他指着电视机说:“李开敏啊,告诉你,等你从我这儿毕业的时候,就可以不要通过字幕看懂整部英语大片了。将来你的生活很可能是早上还在巴黎喝着咖啡,下午就到迪拜开会了……”对于当时刚初中毕业的我,这番话听起来完全就是不着边际的憧憬,或者说一种鼓励罢了,怎么可能啊……看懂英语原声电影应该还差不多。”

▲ 当打开另一扇窗

以下基本引自李开敏的口述——

那时,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我,对未来的规划既遥远又茫然,没什么头绪。巴克兰同学毕业后大多到星级酒店就业,家庭条件好的也有在为出国做准备。脱离了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确有马儿脱缰的感觉,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的孩子来说,想要改变命运谈何容易?怎样改变?我还在茫然之中。

但在巴克兰外语学校,欧文校长要我当班长。学校外教比较多,在外教和同学们的勉励下,作为班长的我自然更加用功,甚至经常在熄灯之后用蜡烛或手电挑灯夜读。我虽然基础比较好,单词量还算可以,但口语不行,还差得远。

好在阳朔自然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源源不绝的“背包客”,休假或休学的外国大学生也不少,再加上欧文校长总是“逼”我们要积极投入口语实践,特别强调“用中学,学中用”,这无形中提供了非常好的语言环境,同时也为我和巴克兰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对隔山跨海纷繁绮丽的外部世界不仅好奇,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巴克兰学习期间,欧校长要我们与老外“Face to Face”练习口语实战,不要怕说错。我口语能力提高很快。课余,我干脆开始在阳朔一家咖啡店打工了,这就是与老外面对面练口语的绝佳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在外国游客如织的阳朔,能流利地应用英语,的确可以大大增加咖啡店的业务。不知是否应定义为“反骨”还是勇于挑战,我甚至在打工一段时间后,怂恿家里出钱盘下了那家咖啡店。

于是,阳朔西街横空出世了一位16岁的咖啡店“女老板”,我的同班同学也时常到店里来帮忙。外国客人多,练习语言的机会就多,我的口语更加突飞猛进。中国菜名独特而多样,要准确恰当地翻译并不容易。我甚至还记得,我是如何抓住一位澳洲朋友,和他一通交流和说明,请他用Word帮我敲出了第一版中英文对照的菜单……

人来人往的咖啡店加上英语这一沟通桥梁,让我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有送给我第一本BBC法语书的朋友,他现在在欧洲国家开办着三语学校;有在初中时遭受校园霸凌因而立志成为心理医生的英国小哥,现在已经是全球心理学领域知名博士;更有摩门族传教士,奇迹般地半年学会了听说读写汉语和普通话,后成为全美30岁以下最成功的创业者,并被布兰森提名为Virgin Atlantic (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 的CEO……

感谢阳朔“地球村”,感谢巴克兰和欧文校长,直到今天,我还和他们保持着联系。英语,真的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许许多多的可能性正孕育其中。

第九章未完  接下页


Back to Book Contents(回本书目录

(本页浏览:人次)